找到相关内容99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死亡观

    何来 死往何处  人死后,到底往生何处?昆婆沙宗说凡夫心是相续的,死时的心称为死心,死心会相续到结生心,结生到何处,就要看心中善业的力量大,还是恶业力量大。如果是善业的力量大,就把人牵引到善道去;如果是恶业的力量大,就把人牵引到恶道去。善道是人、天二道:恶道是畜生、饿鬼、地狱三道。看哪种业力比较强,就会带到相应的道去,那叫“结生”一进入结生心的第二个刹那,就有了所谓“有分心:大乘唯识学称为...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4864489.html
  • 我的忏悔-邪淫感招不如意之情缘

    因缘牵引亦是在人不察之间悄悄转变。不才是个标准的淫欲种子,在十二岁之时便学会手淫。令人叹息的是,十二岁之所以勾起淫欲的原因是念国中的哥哥带领我一起看色情影片。当时只觉得有一种强烈的躁动,心头很想要,却...对治方法和果报。幸好有此戒邪淫网,藉由诸位师兄姐肯切的忏悔,让不才对于邪淫之果报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在此略述自己的体会。 首先,再一次强调,邪淫的业力牵引非常细微隐晦,令一般人无法察觉,等到发现之...

    苏轩立

    |忏悔|戒邪淫|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1914212392.html
  • 因明论——辨证轮回说

    细胞阶段只能有其阶段的思维规律,一旦受到各种不同的外缘牵引,其物质实体有了大的变化,意识上也随着这些因素而改变。因每一个有情众生它们各有各的业力,当细胞生命转变时,它的一期生死已告结束。转变成羊的时候,则又是一期生死的开始,细胞等各种微生物,它们的生命意识主体和人以及其它大的生命,完全一样。但每一个生命体都随着它们的外缘牵引,在意识思维上就有了不同。如一个人生活在没有人的山林中,他的意识思维和我们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4338546.html
  • 三乘修行的次第

    差别。   问题:我们轮回到世间来,是不是受业力之牵引?   仁波切:凡夫受业力牵引,佛菩萨则因愿力故而来。   问题:许多人学密着魔,请仁波切解释。   仁波切:我不知道他是如何修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1443322.html
  • 佛教与心理健康

    情况外,第六意识恒常现起。从造业招果方面看,身、口、意三业的根本在于‘思’心所,而思心所发作,又是以第六意识为依助的,因此,第六意识其实就是造业之本,是牵引众生生死轮回的最魁祸首。而第七识,虽与恶法、染...识所造业力种子的牵引,祸根还是在第六意识。谈到断烦恼所知障、转识成智、了脱生死,也同样要从第六意识下手。比如说转识成智,前五识、第八识要到成佛果时,才能转成分别转成“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故有‘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1950466.html
  • 佛教与轮回

    ,因此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根本。众生每日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有的是善业,有的是恶业,这些业因业缘形成两股力量,仿佛拔河比赛,如果善业的力量大,就把众生牵引至天、人、阿修罗等三善道去受生。如果恶业力...是迷信可笑,其实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皆是为了斩断轮回的锁炼所设的妙方,因为佛教最终的目的在于超脱轮回,佛教才是真正破除轮回桎梏的智信宗教。  如何才能超越轮回?凡夫所以有轮回的现象,是由于业力的牵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5351234.html
  • 浅说忏悔业障

    浅说忏悔业障  果益  性本真空,纤毫无染,然一切众生,无始来今,只因一念妄动,遂起十界业缘。由惑造业,因业感报。是以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复种种心生。其心不起则已,起则有业。所造之业,无量无边。牵引...一切恶业,如此诸多恶业罪障一旦成熟,会牵引我们堕入三恶趣中受大苦恼,纵使我们也精勤修行,却难有结果,近则障碍得到人天善趣的果报,远则障碍成就声闻、独觉、菩萨、佛的解脱果。如果不能追悔厌离并陈白发露往昔...

    果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4360685.html
  • 因果律浅释

    公益,乐于助人,有公德心,供养佛法僧,放生等等。因为修过大福,做过大善事,故在业力的牵引下,今生就会落入一些富翁家庭享福。  有些人的前世则总是欺骗人占人便宜,或专找别人麻烦,作威作福,做霸王,欺压别人,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此恶多善少,在业力的牵引下,今生就会落入一些非常贫穷痛苦的家庭,工作得很辛苦,手停口就停(意即没有工作做就没有饭吃)。身体若是生病,那更是苦上加苦,惨上加惨,...

    上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81563526.html
  • 佛学杂记二章

    渐迷、渐失,于是,这颗人尽具足的本心就不可复见了。诚然,六尘对佛性的污垢,就不同对象而言,其程度绝不一致,故根器有利钝之别。就污垢的时间而言,前无起点,后无终点,人们的行动恒受业力的牵引,这就是六尘积垢...与守持自性,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我们对自性的追寻与悟见,确有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要摆脱业力的牵引,要清除层层湮积的六尘,如此得来,并非易事,那就更不能使之得而复失了,我们必须守...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664659.html
  • 自性与空灵

    不可复见了。诚然,六尘对佛性的污垢,就不同对象而言,其程度绝不一致,故根器有利钝之别,就污垢的时间而言,前无起点,后无终点,人们的行动便受业力的牵引,这就是见六尘积垢对自性污染的危害陆来。春秋时的老子...段公案以“骑牛觅牛”、与“牧牛”来喻寻悟自性与守持自性,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我们对自性的追寻与悟见,确有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要摆脱业力的牵引,要清除层层湮积的六尘,如此得来,并非...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1065038.html